|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IT男转行开水果店;月薪一万却近乎“月光”;奥美24岁员工猝死……最近的一系列热门事件,对很多梦想拿着高薪、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无异于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据美国《商业周刊》网站最近刊文,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逃离大城市,转而在偏远地区或二线城市定居。$ M' ~ t+ c* E# O
/ u" p) X+ j+ n3 ^
( x. ~7 f# D4 W& a. `. ` 在南京,也不乏类似的人群。他们或者是被迫无奈、或者是为了更高质的生活,但相同的是,都坚定地抱有着“逃离南京”的决心。他们中,有的正在密切打算,有的已经付诸实践,有的是历经坎坷的中年人,有的则是刚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他们认为,“生活高于生存。”! g$ v4 B, H# m' l2 g: x* z
调查) N" _7 I* D: |9 Q/ L& D+ @
% S- X# F2 O- _) ` 四成受访者
0 I. x- G5 E' N) B9 S% t$ |: [' d& b' d/ }8 L3 Q
曾从一线城市“逃”到二三线城市
" f' g; S7 \7 M9 _+ A' s7 J% J' H+ S
这几天,连续3则关于工作、压力、健康的新闻,成了网友最热议的焦点。重庆某IT男,工作5年后辞职,转行开水果店,半年不到,完成大叔到小伙的奇妙转变;北京网友晒出账单,称月薪一万,只能剩下24块3毛,近乎月光;前天,一名24岁的奥美员工,因为心脏病突发猝死,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每晚11点后才能回家……这一系列热门事件,让人们对他们曾经的留在大城市、从事高薪工作的梦想,产生了怀疑,“这样的付出,值得吗?”而很多已经成为别人羡慕对象的“金领”,也忍不住坦言,“高压、房贷、健康隐患,这些背后的辛酸,是所有人想象不到的。”正因为如此,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选择“逃离大城市”“逃离高薪工作”的生活方式。. K! O f% F4 M5 Y
8 V7 t3 a8 l7 H q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5月2日刊文说,中国的一些高收入者,正在“逃离”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转而在偏远地区定居。( z3 b( M1 x, L( g
- }+ k- J3 o( \: `9 S" Q! B9 P 而湖南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成受访者,有过从一线城市“逃”到二三线城市的经历,而超过八成的受访者称,有离开大城市的想法。4 d7 n6 S9 g3 q5 U2 Q. F$ b
' T2 {; ~, N% w 《数字商业时代》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11位网友参与的调查中,55.3%受访者表示在一线城市工作几年之后,将会选择离开;其中54.2%在一线城市工作已超过3年以上;至于二三线城市,41.1%的被访者认为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36.7%的人认为宜居、买得起房;12.4%的人是因为离亲友更近;9.2%的人是因为可以解决户口和子女就学等问题,其他仅为0.7%。8 i2 h5 N* n2 b& @ K
% I9 S! i! z. ?; G6 S1 r8 g. R 有人说,逃离的总是“外地人”。的确,在中国,户籍问题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在一线城市工作,如果你没有当地户籍,读书、就业、购房、养老、医疗等等问题都很难解决。8 x9 Y: k! W3 o7 @. @9 }/ x
( }# w* x* k0 m; n) D- J* v# G 公司中层
* D8 ]( d4 O5 N* r2 v0 Q
0 T# E5 S" ^7 q7 S% L! i 下乡种菜养鸡鸭
) X& q$ `! Z# x/ J8 S; W
5 R. I2 y: n, U! s) S$ } 财富不是你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能让你过得多好。生活比生存更广阔。”" A4 a7 V8 C" r+ B2 }; s
0 x4 U! W3 J: G 姓名:林志坤 年龄:36岁
! p% s) S) P6 P* w2 ~
; @* \! e: l/ N7 b 公司中层辞职下乡种菜
' D$ H# C8 v5 H, q
" v! F, H3 c$ T6 d) _0 { 林志坤今年36岁,老家在齐齐哈尔。在南京读完大学后,就留在了这座城市,并且把父母也接了过来。刚参加工作,他做了两年多急诊医生,之后又在保险公司做了8年理赔,一直做到公司的中层位置。然而,当所有人羡慕他事业腾飞、家庭美满时,林志坤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讶异的决定——辞职,下乡种菜。& j$ w8 y. _9 _! v6 f2 q
+ K' P0 r8 Y, E( {! B5 n “由于职业关系,我见多了生老病死,但一个经常萦绕在我脑海、挥之不去的问题是:什么是生活?”林志坤觉得,无论是医院,还是保险公司,每天的早出晚归,以及来自于社会的压力,令他每天都是满面愁云。“财富不是你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能让你过得多好。”在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林志坤萌生了放弃城市生活、回归田园的念头。而城市的空气污染、繁忙交通、食品安全,以及“鸽子笼”似的住宅,也让他越发不能忍受。2009年起,林志坤开始四处看地。
) \, _6 Q5 _, r% `0 }, i# h
/ }# m' `/ L% t0 R) G" J4 u 他的想法,遭到了周围朋友、家人的阻拦。朋友们得知了都十分惊诧,“你疯了吧,还是脑子坏了”。而家人态度更为坚决,林志坤的父母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务农的脏累,他们心疼儿子,“田里赚不到钱的。”当时正在怀孕的妻子也不理解,“只要我们一家人健康、平安,就可以了,你还折腾什么?”“生活比生存更广阔。”林志坤这么回答。看他心意已决,家人只得做了妥协。3 d n- {8 E( ]- X
, h! ?4 K7 z" J) z
养猪、翻土,不亦乐乎
- k5 j$ I$ s( x- P! ^) G" L8 j, c; b, i1 D2 ]. z& @. i
2011年底,在取得家人的理解后,林志坤放弃了一年十来万的收入,暂别妻子、儿子,开始了自己的经营计划。他卖掉了自己一处在水西门的老房子,花60多万元,在溧水县白马镇租下了两个山头35年的使用权,建起了农场。这个约200亩(约15万平方米)的农场,分布着20多亩果树园、15亩菜地、四五亩鱼塘,还圈养着鸡、鸭、鹅、猪等家禽。最近,还养起了梅花鹿。从在农场安家的那天起,林志坤便再也不是过去那个西装笔挺的都市人。他穿上藏青色的工作服、大头胶鞋,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开始喂鸡、喂鸭、喂猪;然后来到菜园,翻土、收菜;下午,基本都耗在山上,给各类果树剪枝。尽管经常被树枝刮得手上一道道血痕,但想到果子成熟时的场景,林志坤便又有了动力。太阳一下山,他就回家吃饭,晚上8点左右,便早早睡了。第二天,继续周而复始。
! R% Z- \: P$ x# Q6 b
% p0 Q1 e4 B5 e" L 一年半过去了,刚开始“务农”的抓狂、精疲力竭已经慢慢淡去,林志坤的农场逐渐走上了正轨。他还在西祠上开辟了“南京白领农夫乐园”版块。今年养的50头黑猪,3月底才发出预订通知,5月初就被抢了一空。尽管如今的收入和过去“不能比”,但对于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出一身臭汗的生活,林志坤觉得很恣意;他同时也相信,到了明年,前几年“落下”的工资,能够一起“补回来”。
% O6 K( F# c1 m2 F- N& K
3 f7 `+ @) @2 F6 k9 V3 J 林志坤很想让妻子和儿子也享受这样田间的生活,唯一遗憾是,由于市区的教育条件较好,儿子必须留在南京。因此,只有周末,他们才能享受一家团聚的时光。
2 c% [% }& f$ }4 F2 w) `% |! T1 X! V- ^5 b
名校85后3 U- n( A2 N1 h! } B2 Q8 x+ j8 q
/ L- F7 b6 g& O1 G: c# z" u 放弃高薪回老家
- j; o' U8 X a- V! a" I4 m* n- p# N! Z: ^3 B3 b3 k! y$ R
你可以说我胸无大志,也可以说我不思进取。但我还是想做我自己,能够完完全全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 E: J: A* q' r( G5 n8 s3 J+ Z" v }+ W9 N' ^0 y
姓名:王璐(化名) 年龄:25岁
0 o' r- ?8 \* n: m" ?) \5 k3 Q, |1 R; d) n7 ?4 R
每年有几个月 “极度透支”7 ~5 g7 X; v* z, R. k! }/ s5 y
, L c- r8 ]/ @: I, L9 r6 V8 x 王璐(化名)和林志坤的想法有些相近,“过去那不叫生活。”王璐是扬州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某着名高校的商学院,之后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工作。上个月,她正式向单位提出了辞职。
5 u& D- b# Y; P4 o: ?$ B: {
# Y1 C i$ Y7 [$ M 这份位于南京的高薪、光鲜的职业,曾是王璐上学时梦寐以求的。而如今辞职,也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王璐的理由只有一个:对自己好一点。7 D- Y" n3 V+ ~5 w
$ Q3 e7 o1 H' L; \' v 王璐说,对于在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四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一月到三四月的“忙季”里,加班是“没点儿”的。王璐曾连续两个月,每天早上9点到公司,晚上12点以后,才往家走,到了家,洗完澡准备睡觉,至少已经一两点,挨着枕头就能睡着。到了白天,闹钟一响,她便不得不开始和身体“抗争”,“浑身不舒服,头疼,有时还会恶心,心里堵得很。”此外,“无边的绝望”,更是摧残她意志的一把利器——“每天从一睁眼,就得一直干一直干,直到睡觉;第二天醒来,又是同样的、黑暗的一天,似乎永远不会有尽头。”在这段时间里,她也没有双休,也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王璐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 “身心俱疲。”尽管“淡季”时,可以把之前加班的工时“补回来”,然后外出度假,但她依旧认为,这几个月的“极度透支”,是“补”不回来的。6 T" S2 H6 u7 O) R5 z1 t
9 W7 d+ C/ Q; H& Z( |
这两年频发的年轻人猝死的新闻,王璐每一篇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看过去的。每当这时,她就会有一种真切的感觉——死亡离自己很近。因此,每当自己身体出现不适时,王璐便不敢再拼,无论多忙,都会赶紧坐在椅子上,喝口水,闭目养神。
/ v+ t. M$ E2 q# g. {8 p9 m6 q1 x. E
8 w* I1 |5 K0 K; z' ]) j 回老家找了个轻松工作, P2 @! Z0 U( l+ x% i
1 P( H) T/ y) o2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