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K1 M3 I J3 E& K1 I
! E: l3 J% g% j4 A& F7 \互联网鬼城,指基础设施完备,但无人入驻、或者用户活跃度极低的社区。- D$ e$ e/ r2 I
全球最声名显赫的互联网鬼城是哪个?
2 m. q$ l7 o2 C: r F; P; F可能要数Google 。2012年2月,数据调研公司comScore曾公布一组数据,称Google 用户平均只在站点上停留3.3分钟,远低于Facebook的7.5个小时。# j Y' N, F t: L
前两天,国外媒体曾有消息报道,说某美国互联网大腕称Twitter在鬼城化,其依据在于Twitter用户获得了过量信息,不会再关注更多人。虎嗅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之语。9 {0 O( X* i. D. _$ O1 g4 V2 u
除了Google ,让我们来告诉这个大腕,真正的鬼城是什么样( a& ?+ ~+ g' M3 V7 t7 T/ m
1.街旁网
* Y' `, Y0 y9 K2009年3月美国LBS(Location-BasedService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网站Foursquare上线并在短期内迅速走红成为热门火爆应用,国内也随之兴起了一股LBS热,大批Foursquare的中国模仿者涌现,街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x4 r- @9 C& ]: d6 r- ]
截止2012年5月,街旁用户数号称已经突300万,累计签到次数为5000万次,上传约820万张照片。
0 x) P0 X' `7 r( Z& Q. t听起来是很庞大的数字,哈?但做一个横向比较就可看出街旁用户活跃度很低。) S1 f4 l$ Y% v4 Y) g* ], Z- X
街旁网平均每个用户累计签到16.7次,而Foursquare的人均签到次数为100次。街旁近日公布用户累计上传照片820万张,人均2.74张,而foursquare在应用里增添了照片上传功能后,只用了三周时间用户就上传了100万张照片。
+ S: u* M* {3 M; i4 [% J这里没有要求街旁与签到祖师爷Foursquare看齐的意思,只是让读者有个概念。
7 Z5 g7 q5 k$ ]0 [7 x再来看街旁网的商业效果。曾和街旁合作的广告代理公司向《环球企业家》披露了一组数据:以某服装品牌签到活动为例,街旁与该品牌合作的总期限为28天(两个半月中的周末和节假日),活动范围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四城市,主办方的诉求是:连续到店8次签到即可获得徽章一枚,顾客凭获得的徽章购买新品可享8折优惠。而根据四个城市的统计显示,在这个长达近30天的活动中,参与人数不到4000人,累计签到约30000次。实际徽章发放数量约2100个,而最终到达商户的实际徽章使用数量仅为22个。在另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啤酒品牌活动推广中,主办方甚至拿出3台苹果手机作为大奖,而最终参与活动的人数仅有12000人,签到次数约65000次。这对于街旁宣传的上百万活跃用户量来讲,实际参与人数尚不足1%。
S6 s& {- d) U' v6 ^. l虽然街旁是个移动应用,但用户在其网站上停留时长处于持续下降的现状也能看出它鬼城化的迹象。
+ p$ o) E# e# _7 z8 a# T
+ n9 U; ?5 p, j: ^5 E
+ ?1 v' j# t f0 e4 }鬼城化原因:; ~7 u% ]# H) c3 n6 O7 u
1、用户签到的驱动力不够。街旁等网站一直没有回答好的一个问题是:签到对用户有什么价值?. O& U% c7 N: r' |$ F9 q
2、Foursquare在美国理想的商业模式是:品牌广告(媒体)加上本地商家返利付费,即LBS类签到的盈利模式核心是在于到而非签。街旁当然希望攒到足够的用户量后,可以像Foursquare那样去扩充针对用户的功能与服务,从而解决用户驱动力的问题。但这又陷入鸡与蛋的问题。, ?0 [: G+ R* ^ a7 N
3、当其他携巨大用户量的大众点评、微信、微博客户端,把LBS作为标配功能加入,街旁这样单纯的LBS,更难有立足之地了。
. |. d) r2 _4 y% _& A* D怎么整?
* m" t8 S2 \7 G# n/ ~据说,街旁正在往移动社交方向发力。但微信、陌陌等功能明确的移动社交应用在前,街旁能追得上吗?
# h$ _5 r6 M0 k0 p$ a) \评论人和菜头有云:任何不能方便用户约炮的LBS应用都是耍流氓。
& t% p3 x( @ b; G2 _. j2.开心网:8 J( z v' q* k# w0 v+ x9 V* @2 R
2008年,新浪研发中心主管程炳皓带着300万元离职创立了社交网站开心网。在短短几个月内开心网便吸纳了近5000万注册用户,日均新增用户20万,偷菜、抢车位等网页游戏更是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文化在全中国的网民中迅速流传,开心网的流量也一举跻身中国前十。相较于用户局限于学生群体的人人网来说,白领用户群占主导地位的开心网被认为更像是中国的Facebook。
; ]& |$ p+ `- X; R' d/ w* T好的时机,好的概念、庞大的优质用户群以及风险投资的追捧,这样一家完美开始的创业公司如今却
/ {! l/ j) H" q( u作为一个普通用户,虎嗅编辑三天两头都在收到开心网如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召唤邮件:Hi,XX,你有段时间没来开心网了。你的朋友XXX上传了新照片,去看看吧2 K) N+ x$ f* a/ a5 n1 _. T. p
Alexa数据显示,自2010年2月开心网推出开心餐厅游戏带来最后一次流量高峰之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其用户量每日跌去约70%。而在最近,开心网的页面访问量下跌高达38.74%。
# k9 W" r8 k" `* O9 y b: C以下是开心网用户近六个月的浏览页面量及网站停留时长。" |" z( X" [1 R7 s
: v# p2 `1 b' ^9 @9 U, } ^
p" m# h& D: h& L+ ~( F7 x4 r; f. E6 W- U) s
& D$ m: R) O; t( w( ?, }
鬼城化原因:
; p2 I' P% m$ d0 {1 w4 c1、微博的兴起无可阻拦地分流了用户;8 I3 O& P: C% {4 A0 z" C# r. p
2、在用户已经厌倦网页游戏后开心网没有推出更新的产品来优化用户体验,过分看重应用而忽视了用户关系沉淀;9 t$ X Q; W, i; O
3、另外广受诟病的一点是封闭,在发展最好的时候过于强调用户体验而拒绝第三方的接入,不开放让开心网错过了发展平台的最佳时机。: U/ y3 @4 z8 ~- v6 k5 B
怎么整?3 a! ]3 Q1 G- E8 D. Y
2012年3月底开心网推出类Pinterest产品开心集品,瞄准读图概念;在移动互联网上也推出了一款仿Path照片分享应用美刻,赶私密社交大潮。但这种跟风似乎也在表明决策层的摇摆与草率,开心网已丢掉自己的初心,想不好往哪个方向发展。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开心团购:扩张-招人-裁人-收缩。
- z4 I$ Y* o! K x刚好,在虎嗅编辑此文时,收到虎嗅网友胡蔷薇投稿:《开心网为什么不开心》,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
) m2 H! J }& Z& _3.若邻网/ C1 V6 U; }4 Z z% J0 J+ }
每天我都会收到商务社交网站的电子邮件,提醒我去互动一下。这并不奇怪,我几乎注册了国内大多数主流的商务社交网站。可是,我收到这样的邮件时,总是很纠结:不打开吧,担心错过什么东西,一旦打开了,大多数都是垃圾信息它们提供的有价值的东西太少了。
3 w# N. l/ L! v( a. A, V在普通中国用户眼中商务社交网站已经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创建于2004年的若邻网几经转型,到现在也免不了类似的尴尬境地。9 K& Y4 w! u1 s+ \! s
若邻网早期的宣传口径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商务社交网,模仿对象是商务SNS的鼻祖LinkedIn,一个不用打电话、找话题、送礼拜访就能与别人搭茬的商务社交网站。0 w# Q! x% J: l
但这几年国内商务社交网站发展都不算顺利,人人自诩中国的LinkedIn都未得到公众认同,也没找到恰当的盈利模式,若邻网的slogan已经从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的核心改为最大的职场社交招聘网。
; J3 \9 L. x1 Z. ]5 [若邻网的用户浏览页面与用户停留时长分别呈现这样的趋势
/ V' z% C3 m& @2 ~7 t$ {
) R; E" [/ y. _. I
0 ~. X* `' M$ C4 v
9 N0 `9 }; m6 ]7 n! x) i" d2 M
. t( s) I2 H, \% @; l6 t8 z q而在其网站上,一系列著名的公司的粉丝量,不过是以下这个级别
# k x- ?# D& g7 Q( T2 L- ^/ j- ^' ^9 Q6 `5 p. L# \' P; x
5 |- \/ i% e" x, o( |+ }中国一系列类LinkedIn网站鬼城化原因:
5 R! j/ b; e2 n9 q首先是网站的贪大求全,不分行业不分群体全人脉拓展,为网站自身营销目的服务而非用户职业发展服务,用户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营销工具;
" H8 w, P! c/ y( ?其次过分地鼓励用户人脉扩展,对高端用户形成骚扰,导致职业社交的基础被破坏,用户对网站缺乏信任;
/ Q% A* y3 }% H3 T+ ^) u最后都把招聘、找工作当成了用户社交动力,用户需求缺乏持续性,这几乎是条绝路。0 ?6 f( |7 |4 f! b. l
除了以上三家,你一定能往中国互联网的鬼城名单中,轻松地再添加几个进来,包括那几个二线微博" j" I6 k3 k2 r0 W( Q
是呀,互联网浪潮总是一拨一拨,矗立在网上的鬼城,总有不少。虎嗅抛出这个概念,并不是要去嘲讽那些其实很不容易的创业团队,只想提醒:不以用户价值与体验为中心、简单追逐概念的创业基本不靠谱,以动辄几百万用户量来忽悠大伙儿的事儿更是要不得;创业与商业一旦进入维持状态,就挺难了。
3 z+ g. X! R, T1 u与其困守鬼城,不如冲出城外8 m0 {& x* ^1 ~+ x% e4 n) N9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