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 x. t! f; j5 y/ ^! i
) k" j/ G7 [8 s! S4 u
, c: M' P A u6 ^' |香港粤语片研究会成立的海报
5 k E" f0 d% S1 O# ` 1 M7 _# ~% l/ M" y) z" `' C
吴楚帆
2 b4 R; ~: F5 n, G$ h: a0 W, G 6 K( r; |0 V/ `5 i& x3 h
冯宝宝
% s: h' Z$ `6 f# K
9 T/ m2 Y( w3 }4 F; X/ A0 ?- G* A陈宝珠 Y6 e8 L A$ Z7 u( S2 C
1.粤语片是什么?
6 K7 Q- C# M* P- U' b* ~ 2.你能说出5个具代表性的粤语片演员的名字及他(她)们每人的3部(代表)作品吗?
8 R3 R* J5 n2 [ 3.你能说出3部你在大银幕上看过的粤语片吗?+ O2 ]( a. E9 i* C( t% p2 _
香港著名影评人、电影工作者舒琪曾在他的专栏文字中提出的三个关于“粤语片”的问题(见上),年轻读者恐怕都很难答得上来。大部分的人,不要说三个问题,就连“粤语片是什么”也不甚了解。% Z6 L6 s N' h/ f2 Q7 E
上世纪90年代,因为电视上偶尔会播放声音或画面有残缺的粤语片,它们被冠之以“粤语残片”的称号。舒琪日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对此十分不满,“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为什么叫粤语残片?不要再叫粤语残片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梁家辉主演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周星驰的《审死官》、去年的贺岁片《七十二家租客》都是对粤语片的“现代化处理”;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之前,粤语片曾出产过仅百部《黄飞鸿》;周星驰《功夫》里出现的那一招“如来神掌”,是在向上世纪60年代曹达华、于素秋主演的粤语片《如来神掌》致敬;去年文隽(微博)(微博)的电影《李小龙我的兄弟》,在讲述少年李小龙故事时,曾提到很多上世纪50年代的粤语片旧事……粤语片听上去遥不可及,其实并非如此。
* {! G& X! q: w' u( [0 j0 k1 p7 g 上周五,经过两个多月的商讨和筹备,香港粤语片研究会在香港兆基创意书院举办创会典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粤语片中的影星冯宝宝、阮兆辉到场祝贺。
; m$ i, w" I6 ?$ K 粤语片曾经是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萧芳芳、陈宝珠至今是令不少影迷魂牵梦绕的名字。但如今他们所主演的影片却要冠以“残片”的名号,并极有可能因为保护不当而永久地从银幕上消失。而研究会正在试图实现的愿景,不仅对于粤语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香港电影史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笔。香港粤语片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舒琪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粤语片保护最主要的困难集中在时间和经费上,“虽然保存了很多的粤语片,但是每一部的修复都需要很长时间、很多经费,是个漫长的过程。”" l5 w% h2 H. f# i: }2 t
重新认识粤语片,就从今天开始。舒琪等专家们来讲课了!
7 `6 U8 u2 K$ @2 a 必也正乎名$ o# e5 O5 E- M# P5 E
粤语片是什么?
. B) N4 k4 `; G# W3 S" Y 粤语片,用舒琪的话来简单概括,就是“香港(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影片。”根据研究会更详细的定义,是“从二次大战后开始,迄1972年在香港生产、以广东话发音为主的电影,”与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的“粤语片”区别颇大。当时有代表性的影星很多,吴楚帆、张瑛、萧芳芳、陈宝珠、沈殿霞、于素秋均是响当当的名字,影评人列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提到,他最喜欢的导演有楚原、秦剑,明星有吴楚帆、白燕。至于其代表作,吴楚帆、张瑛合作过的《黛绿年华》、《美人春梦》、萧芳芳《冬恋》、《窗》、《飞女正传》,陈宝珠《七彩胡不归》、《黑玫瑰》、《莫负青春》。粤语片以作品数量众多、风格迥异著称,资料称1947年至1973年间,香港粤语电影竟超过了3500部,也就是说,平均每年的产量都超过150部!实在无法一一列举。
6 f% O+ H" f1 o; G 去年电影《李小龙我的兄弟》里曾提到不少粤语片旧事:由新人饰演的吴楚帆、梁醒波、曹达华、石坚、冯峰、梅绮、于素秋等熟悉的面孔悉数登场,还把《金门女》、《细路祥》、《雷雨》、《龙凤双剑侠》等片的经典场景还原上了大银幕。粤语片当时图快,除了“七日鲜”,还有“云吞面导演”———导演喊一声Cam era,自己去吃云吞面,回来正好Cut,连这个桥段在电影中也有呈现。
# i. y+ E1 ]- D7 E1 [- l 势在必行
* P; J. M C h- l- B 研究会做什么?. I! C2 M( X: w) d( p
怀着崇敬与亲切追寻昔日光影,抱着好奇与渴望发现过去珍藏
) d- N) l1 s' E, ^4 X! X" k 由于“香港粤语片产量浩瀚,难免良莠不齐,但在被保存下来的作品中,仍有着相当大量的佳作、杰作,有待发掘、发现的,更未可估计。这批粤语片,不论优劣,都是认识和研究香港历史与社会发展最重要和最具体的材料”,而“一般民间对粤语片仍残存着颇大程度的误解,甚至无知”,香港粤语片研究会上周五正式成立。目前研究会有7位发起人,17名荣誉会员。
- B2 Y+ M, p3 X& W5 p: h. C. k 官方网站上道明了研究会的愿景:“一、重新认识粤语片的真正面貌、评估它在香港电影历史,以至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的成就与重要性;二、纠正一般本地传媒对粤语片的偏见,重新确立粤语片作为香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遗产与资产的观念;三、向年轻一代推广及增强他们对粤语片的认识与关怀,以助他们对本土历史的理解及本土身份的确立;四、重新编纂一本更有系统和更完整的香港粤语片史,哪怕只是从局部时期开始,然后再慢慢扩展成为一部全史。”
* M0 n! C7 W1 v, _3 p: j 这些话听上去严肃而有距离感,创会典礼海报上的一行小字,则以更亲切方式表达研究会的目的:“怀着崇敬与亲切,追寻昔日光影;抱着好奇与渴望,发现过去珍藏。”研究会当天就开展座谈会,一本名为《我为人人:中联的时代印记》的书籍也已出版。
3 J( h: ~- N4 k' R" P$ p 专家评说* m a% Q$ _( S' W
保护粤语片有什么意义?
. H" X2 |0 T1 a2 b9 N4 i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要问,“粤语片已经是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事情了,我从来没有看过,保护这些影片与我有什么相关?意义到底在哪里?”听他们来说一说———
! J- B! F) }1 s) Q$ C 列孚:粤语片创造一种文化凝聚力5 Z) C5 I% i9 \$ H3 z6 B- U: X% ?
列孚不仅是影评人,也是香港电影的研究者。在他看来,粤语片最珍贵的品质就是“保护了中国的多元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为在所有的文化娱乐方式中,只有电影是‘重工业’,通过电影,岭南文化才得以有更深厚的影响,并且在海外华人的地区,创造一种文化的凝聚力。”粤语片的保护,不仅对香港电影研究,也对普通观众有“重要、独特的作用”,“粤语片的生活化和生动,突出了在香港这个特定的环境下的民生和生活,”这一点就算放到当下,也可为国语电影的创作提供参考。! d8 j. C! j% J* Z7 k
舒琪:是粤语片教懂我们做人# `2 R) h. ?/ r) ~: v
“没有了粤语片,地球不会停转,但这城市将消失掉她的一些光彩与元气,走向黯淡和衰颓的步伐也会更快一点。”已经55岁的电影工作者舒琪最初对电影产生兴趣,就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电视上播放的一些粤语片,他也是研究会成立的发起人之一。早在08年,他就发表了专栏文章《消失中》,并在其中提到,没有粤语片,“对很多人来说,生活仍会如常地进行,生命依然递进,但往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将会欠缺了一个认识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最生动、具体和富趣味性的方法。”
1 J5 \: L' J5 k “打一个譬喻:你可以想象没有了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和黑泽明的(未来的)日本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吗?没有了‘片厂时代’的好莱坞电影的发展会是怎样?”舒琪认为,粤语片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教懂我们做人,让我们明辨黑白、是非。蔡浩泉在《自说自画》的一篇短文里说得最好。有一个晚上他下班回家扭开电视机,看到荧光屏里的吴楚帆与张活游,始突悟自己(及其一代人)的不少价值观念、处世原则,原来都是从小到大看粤语片潜移默化、受它们的循循善诱得来的。”6 R: }# I- F, s/ ?& r. F
曾肇弘:/ g) `# {. e5 [: F2 V' C+ e7 {7 b
回顾粤语片之路是文化承传之道
/ G+ p! W9 P4 q/ } 曾肇弘也是七位发起人之一。正如前文提到的,当时的不少电影人为求赚快钱,“七日鲜”、“云吞面导演”,粗制滥造常常被人诟病。虽然其间先后有过三次“电影清洁运动”,但粤语片长期以来的陋习无法在短期内得以改变,外加上邵氏、电懋的片厂制度日渐成熟,国语片的制作规模越来越大,质量又远超过粤语片,后者产量不断萎缩,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甚至一度陷入停产状态。直到1973年,楚原重拍《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纪录,之后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等喜剧大受欢迎,粤语片才全面复苏。
7 H) ]1 \% ?' g, d “回顾粤语片走过的路不是为了怀旧,而是要说明历史不断重演,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才是文化承传之道”,曾肇弘在《粤语电影曲折历程》的文章中这么写道,写文的当时正值广州去年“撑粤语”的时候,对比现在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状况,粤语片的曲折历程一样有警示意义。
# A9 B7 @$ k% u9 q C# Y 小贴士$ Z6 O0 B X5 K8 D6 I
哪里能看粤语片?& J" u; j+ }& w8 z, A e
研究会成立的任务之一是“向年轻一代推广及增强他们对粤语片的认识与关怀,以助他们对本土历史的理解及本土身份的确立”。回到粤语片风行的时代,那时戏院里有很多影片可选,回到家电视上也会播放。但在经历了之后邵氏国语片崛起,而后香港电影盛极一时,再到“香港电影已死”,粤语片也越发地成为压箱底的陈年旧物。年轻人可以在哪里看到粤语片呢?7 R, I4 h& a/ H$ K, g( a
上世纪90年代,香港观众还可以在每周日的深夜时分,定期在本港台和翡翠台“收看声音和画面都出现不同程度损毁的粤语片”,称之曰:粤语残片。尽管后来频率从每星期五天降到两三天,舒琪至今仍然反对“粤语残片”这一草率的称呼,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当时的观众反应也“语多戏谑”,但在他看来,那种播放起码还是一种传承。现如今粤语片在电视上出现的几率大为降低。根据舒琪后来更新的讯息,现在亚视高清台和本港台都停播了粤语片,翡翠台则在星期一至五深夜三点播放五六十年代的黑白粤语长片,星期六深夜四点播放六十至八十年代初彩色粤语片(包括港产片)。
s6 O _ {* P& ~ 至于大银幕上能看到它们的机会,就只剩下每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香港电影回顾展”,或是香港电影资料馆的节目选映。舒琪介绍,“每周香港电影资料馆都会有放映粤语片,资料馆保存了很多粤语片。”比如7月8日到9月13日正在举行“绿叶常青———李香琴、罗兰、雷鸣、王莱”展映,《雨夜惊魂》、《神蛇飞虎救正宫》、《999离奇三凶手》、《小夫妻》、《假妻》、《第七号司机》、《落霞孤鹜》、《江湖七虎》、《金莲花》、《玉女私情》等粤语片均会登场,有兴趣的观众不妨一看。1 y1 D; k; X1 q) w! ~. T, N0 |
粤语片最珍贵的品质就是“保护了中国的多元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G6 N9 U% I, o7 T! E* w* X. B
———列孚: k3 S7 L, P! d' ?( ^ A# @# b: G
没有粤语片,“对很多人来说,生活仍会如常地进行,生命依然递进,但往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将会欠缺了一个认识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最生动、具体和富趣味性的方法。”
- Z+ q% A8 z# Z3 t ———舒琪) t+ \+ m2 p' O6 c5 {% c
“回顾粤语片走过的路不是为了怀旧,而是要说明历史不断重演,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才是文化承传之道”。# c2 s; r" ]( k( G$ `( e- Z# j
———曾肇弘8 I7 z8 |0 K6 ^# I: j
南都记者简芳 实习生薛雨欣1 T* v! L# C( X* p# Z0 l J
(责编: qbbear)
" x8 N; H3 `, W$ j- [* h% H; `& o/ `: u; Y' L8 v0 f, e% o7 h5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