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 q7 P1 e8 z5 w, \
0 }& X: W! ]/ J. f3 z$ o 近日再爆一则“猛料”:去年,上海恒源祥博物馆收到一项特殊的捐赠——拆了10件乾隆年间御林军铠甲做成的“丝绵被”。这条消息引出上世纪一段令人吃惊的历史:1973年,故宫(微博)为改善员工福利,将3000套清乾隆年间的御林军铠甲以每套5角的价格卖给员工,并规定员工购买后一定要拆开铠甲取出其中丝绵。
* W5 Z' i+ _) x; P/ I' z 在故宫丑闻频发的这段时间,越来越多其草率处理文物的“旧账”、“烂账”被人翻出。
9 R5 o5 A% [; [( j& v$ G 近日再爆一则“猛料”:去年,上海恒源祥博物馆收到一项特殊的捐赠——拆了10件乾隆年间御林军铠甲做成的“丝绵被”。这条消息引出上世纪一段令人吃惊的历史:1973年,故宫为改善员工福利,将3000套清乾隆年间的御林军铠甲以每套5角的价格卖给员工,并规定员工购买后一定要拆开铠甲取出其中丝绵。
6 O. ^8 a, U* N1 _ 而据记者统计,从5月8日故宫发生失窃案以来,短短3个月间,各种见诸报端或流传于网络的、可证实或不可证实的故宫“丑闻”“疑团”,已累计达到十余个之多。$ I9 E( s$ D3 ?+ A% B% B
线 索- k! u8 `# u, J( p# S0 y
故宫原职工赠丝绵被给企业9 t$ p5 B, ^5 ~3 j! r0 O
记者昨天从恒源祥总部了解到,去年4月,他们的确接受过这项捐赠。恒源祥作为中国毛纺业的龙头企业,对品牌经营向来十分用心。在其位于上海金陵东路的总部一楼,设有一个专门的展厅,以作宣传企业历史、纺织品工艺及中国文化之用,对外也称“恒源祥博物馆”。去年4月,恒源祥与故宫达成一致意愿后,这条带有历史印记的丝绵被捐赠仪式就在该展厅举行。. X) h4 G: b! s3 x) H* p$ D7 D
受捐之后,该丝绵被就一直由恒源祥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保存,并不陈列于“恒源祥博物馆”。谈起这条丝绵被的赠送缘由,恒源祥品牌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恒源祥作为纺织行业的老字号企业,有能力对这条丝绵被进行专业的保养和维护。据悉,捐赠者是故宫科技文保部原副主任曹静楼。在去年4月1日的捐赠现场,他向人们讲述了这条“丝绵被”不同寻常的来历。
) X2 L W* n; H( ~! Y) B; m 揭 秘
0 g8 r8 M& y$ o$ M, M; ~ 一件铠甲5角卖给职工当福利7 S' r- _/ ?/ i& P7 p
这条丝色泛黄但依旧松软、保暖效果不逊新丝绵的宫廷“丝绵被”,原是用清朝乾隆年间皇宫内御林军的盔甲衬缝制的。这种御林军铠甲制于乾隆50年(公元1786年),属于清代军队大量使用的铠甲。其外层用牛皮缝制,铜铆钉装饰,内衬用上等江南丝绵,有点像棉大衣,有御寒功能,最适合北方步兵使用。这些铠甲为宫廷侍卫和御林军所用,选材、做工、款式都非同一般,在当时是代表国家尊严的“军装”。% k2 N% G2 q' I; `+ i
1973年,由于物资十分匮乏,棉花和布匹短缺。故宫为改善600名员工福利,院领导打报告给有关部门报批同意,“因院制宜”地将每件御林军铠甲折价5角,每位员工限购5套,目的是取其中的丝绵。院方规定,员工买到的铠甲不得保留原状,一定要拆开,取用其中的丝绵。曹静楼与妻子都在故宫工作,所以当时“咬一咬牙”,花5元钱买了10套“盔甲”。回家后,遵照院领导“指示”,把它拆散,取出丝绵稍作加工后,缝制了这条丝绵被,一直使用至今。6 \: Y% b9 A% c: w* a( K
回顾* s6 |, q7 `2 E; I# c3 C+ b! f
大部分铠甲用后被当废品卖0 E g. i5 [; b* P- {
近日再爆一则“猛料”:去年,上海恒源祥博物馆收到一项特殊的捐赠——拆了10件乾隆年间御林军铠甲做成的“丝绵被”。这条消息引出上世纪一段令人吃惊的历史:1973年,故宫为改善员工福利,将3000套清乾隆年间的御林军铠甲以每套5角的价格卖给员工,并规定员工购买后一定要拆开铠甲取出其中丝绵。4 T# f: C5 T8 b; m' T. w" x
据曹静楼回忆,这些铠甲非常坚固。有员工从城楼往下用力抛也不会破碎。曹静楼记得,当时每位员工都买了,全部做成丝绵被或丝绵衣,但大部分员工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使用一段时间后,作为旧货又卖给了废品收购站。7 P, x+ Y( t# [+ `1 l7 V
曹静楼介绍,“文革”中,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纷纷被下放、改造和靠边,掌控大权的“革委会”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一些文物因此遭到毁坏,3000套乾隆御林军铠甲便是其中一项。
! H" W C2 O- |+ c 据了解,当年守卫紫禁城皇宫的御林军有2万之多,所以“盔甲”也有2万套,除1973年卖给故宫员工3000套外,另有1000套划拨八一电影制片厂。, v' ]. C3 T" D8 C3 f; u6 V7 e) b9 Y
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国家的文物管理走上正轨,余下的16000套“盔甲”仍由故宫保管。这种铠甲如今可以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陈列中看到。
) p! b" h. C& F7 i 新闻延伸+ ~) x- C: T9 h- K! d; f3 w7 N; S9 M8 p
故宫3个月来“疑团”已有十余个
! ?' @2 g+ { F; O: u: y 从今年5月8日发生的失窃案开始,带有神秘色彩的故宫进入公众视线,人们纷纷惊奇,能进入保卫森严的故宫行窃的究竟是哪路“江洋大盗”?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此人与“大盗”毫不沾边,仅仅是个“小毛贼”。故宫的安保措施至此受到嘲笑。似乎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紧接着建福宫变商业会馆、“撼”“捍”错别字、打碎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等一系列事件更是将故宫推上风口浪尖。
) k; H9 N' T; c 近日,关于故宫的曝料仍在继续:最初将宋代哥窑损坏事件捅上网络的网友称,故宫近年来还损坏了另外4件珍贵文物、有内部人士称清宫旧藏木质屏风修复时遭水浸泡、故宫私自拍卖五件宋代书札、乾隆花园三友轩木窗花被拆卸送展美国疑有损坏、2004年武英殿修缮彩绘全靠农民工、2009年故宫花十万封口导游与警卫私分门票钱丑闻……尽管这些事件都因曝料者缺乏进一步证据或故宫方面的否认而无法证实,但人们对故宫的正面印象持续走低。有人说,这些曝料一件接一件,都从神秘的“内部人士”处流出,很可能源于故宫内部权力斗争。而这些可证实或不可证实的故宫疑团,在短短3个月内竟已达到十余个。据《新闻晨报》/ P1 \0 U' D& l
最新消息
$ a# A* j8 r# w- H' I2 V6 i “木质屏风受损”解释内外有别
! M M d; b& t3 k: j 针对媒体报道的“清宫旧藏木质屏风被水浸泡”一事,故宫博物院曾做出解释,称媒体报道不实,所谓的文物被水泡坏,其实是在进行正常的修复和除尘。11日此事再起波澜,最先披露此事的财新网刊发报道,称故宫博物院对于此事的解释内外有别。他们对外称是“修复除尘”,对内则称是“水管破裂”导致喷出的水洇湿屏风。
4 z! F! D/ Z) S7 F: O& Z3 h" c5 B 8月9日,财新网刊发题为《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的报道,由故宫宫廷部负责保管的清宫旧藏木质屏风,在文保科技部进行修复时被水浸泡。当天,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故宫方面已对此事进行了核实,上述文物没有损坏,所谓的文物被水泡坏,其实是在进行正常的修复和除尘。
6 ?/ k* W+ s( A/ h7 h; f" @9 n 11日上午,财新网刊发文章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8月9日下午,故宫博物院紧急召集副处级以上干部开会,院长郑欣淼在会议的最后,重点提及屏风受损一事。郑欣淼解释说,今年6月,这件屏风由宫廷部送到文保科技部修缮。7月25日晚,文保科技部水管破裂,喷出的水打湿了覆盖屏风的棉垫子,继而渗透棉垫洇湿屏风。次日上午,文保科技部发现出事后,对屏风进行了阴干处理。郑欣淼在会上表示,屏风被泡后外形看不出变化,文保科技部认为,文物没有受损。这个解释与故宫博物院此前对外界的解释大相径庭。
. F. k1 B0 y5 A6 j; G Q 11日,记者向故宫博物院内部人士求证此事,得到的说法是屏风被泡并非“修复除尘”,而是因水管破裂导致的意外事故。不过该内部人士称,在会上就屏风被泡事件进行解释的并非院长郑欣淼,而是另一名参会官员。
1 U/ K& M0 Y; x( _ 据《京华时报》
- y- Z7 o) {" G& B" m5 t/ e'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2 d W7 `* p7 j( P* d. ^& W1 p' R. n! r) N$ p- a! Y7 q, K2 v'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