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 年 2 月 2 日 12: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为汉奸修墓立碑续:两教师夜砸王直墓
" E0 e' _) K2 x" R! B+ @芳名塔
: j! L2 d. E9 a7 x
8 Q5 f V5 S( Y6 h0 W
, h1 `4 T4 b- d2 z' X2 f8 N; S' s7 T: X* T( O3 c! D: T+ t) o
王直墓
5 a; W6 x& ?$ G6 b
. B! q1 |- e& S6 w* Q
. h+ f( u6 F# r$ P. K& G: v9 C郭泉+ ?2 t4 a! g Q( q/ o
- {# V9 H. n. l6 z H4 `3 x: i9 V2 p: o+ R' _, j* ?1 C# y N
9 l1 z) E8 B8 F" K. }新闻索引+ D' n& |# c0 R8 x2 a8 L
4 S; x* E1 S+ Q+ u
- {# R6 A0 ?. p6 Z$ _4 H
近日有媒体报道,日本有人为明代倭寇王直在其家乡修建墓碑。就在网络和舆论仍对王直的功过是非激烈争论的时候,浙江丽水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的两名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1月31日晚,这两位老师带着自备的斧头和榔头来到了安徽歙县,在找到了王直的墓后,将刻有王直名字的墓碑和刻有日本人名字的“芳名塔”砸毁。3 _& w; S, K0 {6 X' C3 ~$ @3 f! S$ V
; P. R' J% v( i. J: t- L& c
& Z: J+ j. V8 K 此事件使本已沸沸扬扬的“日本人为民族败类修墓”事件再添波澜,并在此事关联各方中激起轩然大波。记者 王仁奎! x5 o) ?: f R! z
2 H: I! D1 ]+ w/ o5 u* M/ f3 R
y4 F) a) a+ S) W: `# l6 c -事件 “王直”全砸了
; }: W9 A/ R/ t+ b! p6 e6 y. E9 m. x0 x, b0 o
$ x; J/ d( D+ T" ^6 ]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刚刚回到南京的郭泉。当时郭泉正在送自己的孩子到医院挂盐水,“出发时(到安徽歙县),孩子就不舒服了”。. a! }7 c& T6 ~' ~& ~2 M% u
- H/ U+ k7 c9 m) t0 b' P
4 A# V) a2 [/ p
关于砸墓,郭泉是这样向记者描述的。“从我得知日本人在歙县为王直立碑的消息时,我就萌生了去砸墓的想法。”郭泉直接地对记者说。1月22日,从网上得知此消息后,郭泉就开始搜集关于王直的历史资料:“经过研究我认为王直不仅是一个倭寇还是个汉奸。这墓就算我现在不砸将来还会有人去砸!”此后郭便与好友——浙江丽水学院的老师邬伟民联系砸墓一事,郭泉称与邬伟民联系是通过网络和电话,两人相约1月31日去歙县砸墓。, P% y& G6 G8 y+ x9 p
+ ^5 x# Y9 L6 E: L
+ l6 Q. l% b, n" d% u. H8 }' }" ] 1月31日上午8点30分,郭泉准备好一把小斧头和小榔头,从家里出发,一开始搞错了地址,直到下午4点40分他才辗转到达歙县,而此时好友邬伟民已在当地转悠了三个小时。郭泉称,在砸幕之前,他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斧头和榔头是两种很好的砸墓工具,“我仔细比较了皖南的墓和我们江苏的墓碑,决定带这两种工具”。
5 X" Q; K) O6 i1 s; F
: `0 ^% v( D \ l" W5 i9 U% m
) g: i5 ]6 _5 f$ \7 E0 b 郭泉称,两人买了食物之后包车赶到雄村乡柘林村。在柘村下车之后,两人开始寻找王直墓碑,顺着当地人所指的方向,边谈边往前走。等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竟然已经过了柘林村有3公里,只好赶紧往回走。当王直墓最终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 e4 L4 K* F) n: E& N
' {3 Q, `. e! F$ |6 K7 {0 m3 M6 j/ ~
& q( _3 x3 E- G1 L) d$ D0 y" N3 K6 p 郭泉和邬伟民仔细观察了这座坐东朝西的王直墓,这座墓共有3块碑,中间一块写的是“王氏祖墓”,在“王氏祖墓”左边是一块日文墓碑,据郭泉介绍,那是标榜王直对日本做出功绩的文字。“王氏祖墓”右边的一块墓碑用中文记录了福江县与黄山市的友好交往,并注明福江市将重修该市为纪念王直所设的“明人堂”。郭泉激动地说:“中间的一个既然是人家祖墓,我们就没有砸,左右两个墓碑里出现了9处王直字样,我用斧头砸了!” # B5 C* y4 T; o3 }1 r- u
2 T2 i) r7 D M( _5 g, f
/ a( E! w% W8 A7 ^- I/ [, _ 在这3块墓碑右侧还有一块碑叫“芳名塔”,碑上竖写着“王家(王直)基整修寄付者”、“芳名塔”、“日本国长崎县福江市”,并刻着捐资修建王直墓的12名日本人的名字,郭泉说:“这个芳名塔我也砸了,碑的一角被我砸了!”“我虽然没有完全把王直的墓砸碎,但是想修复绝对是不可能了,除非重新立碑!”9 p$ Z4 Y; v4 ~3 D/ m: V
3 ?; V0 C+ _" d! K( R' _
5 U, N8 K" j* W! G5 N6 P- g$ H 郭泉称,丽水学院的邬老师主要负责拍照,“砸前和砸后的墓碑,我们都留下了照片!”在砸墓10分钟之后郭泉和邬伟民便离开了柘林村。
+ k/ a& t" u c% o5 E5 J
- c& W3 ]* U, u8 C2 ^* m! G& s" S ^7 d* c
-当事人态度 郭泉:欢迎他们打官司5 s P, g1 L; G' x! D/ q* |
& b( y) o7 b# ~# _
( n/ Z0 |! J7 J7 O% Q) F
郭泉前夜砸王直墓的时候,他的小女儿正发着高烧。6 u% i: Y" R7 A; x* ^' a
! V2 H3 N& v6 G
. X8 q! t0 j) U8 Z 在被问到为何要砸王直墓时,郭泉的答案是:王直在历史上已经被认定为倭寇,至于他是否是汉奸还存在争议:“但我认为只要是和外国人联合起来侵害本国利益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汉奸。王直勾结当时的日本武士、商人对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疯狂的劫掠,当然算是汉奸。”“而且日本人明知道王直是在中国被判了死刑的罪人,他们这种行为就是对中国人民的蔑视,是对中国人极大的不尊重,为王直立碑可以看出日本人的不厚道,芳名塔上的那些人都是研究王直的日本专家,他们联合起来把一个被我国政府杀头的人在我们国家内立碑,他们不厚道!我们能到日本国土上为了一个被日本政府杀头的日本人立碑吗?”, j5 g# I8 u* \, ~2 ~! g7 O: \8 Y
* a$ ?" l, d J* P! G m: c6 B
1 {7 Q- Q6 X7 i x9 D. g 对于后果,郭泉毫不犹豫:“既然已经公开出来就不怕承担什么后果,更何况真正应该承担责任的是当地外事办和民政局,就算他只是一个倭寇,不是汉奸,当地政府也不应该允许日本人把他的墓立在咱们中国的国土上!”
# g, s( s: ]; G0 f3 _- s1 [. S- `2 @! S# x8 t0 `& {& f* L( [
0 G/ b) o! X' W
郭泉还说,“我砸就砸了,我觉得不会有什么后果的,如果王直的后人起诉我,我们就谈谈他们的这个汉奸祖宗;如果日本要起诉我,我也欢迎,我做了5年法官!”
& X' _$ w$ Y8 K3 C% }( n7 [, S9 d& Z# w: L
) v/ [" D( N1 G' l' W5 M! j/ v3 q 邬伟民:愿承担一切后果
5 b! S2 F A" d t q' Q- x
9 Y! D- r# V2 Y: K6 D/ ?
5 U( Z" I2 z( D" Y7 e# h 记者接通邬伟民的电话时,他还在自歙县回丽水的班车上,在1月31日的事情结束后,他并没有像郭泉一样选择马上离开,而是继续留在了歙县。6 B) `* H% x$ o# \
$ V" D. {: u: W) Y S
) [7 L4 H+ L* u) \0 w 继续在歙县逗留了半天之后,邬伟民在下午上了回丽水的班车,“我预计在凌晨才能到家”,他的声音听起来略显疲惫,也带着些许兴奋。
5 G, e7 q) i0 I, ^0 B6 I
4 Y2 R& H9 v; l+ i# N
9 r$ F) L9 v" i, v 今年42岁的邬伟民是浙江丽水学院的一名以计算机为研究方向的老师,与郭泉私交甚好。+ W" C$ \- k8 m
2 z% [: u W# C! {& c
' P3 i4 u9 D: P8 D7 {# H$ Q 邬伟民称,他在起先并没有打算要去砸毁王直的墓,“郭老师起先就打算要去砸,我的意思是先到当地了解一下情况再说。”1月31日上午,邬伟民就已到达歙县,他在等候郭泉的时候,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
1 Z8 {' e. q! I; g( A
* o( k) y9 K1 C
: d+ i" d3 a6 O+ b 报纸上刊出的是安徽大学教授卞利的署名文章:《王直:倭寇的中坚》,这篇长约万字的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表明,王直与日本倭寇勾结,在相当长时间内为害沿海居民。9 h8 [1 ]1 z5 O" d% {/ I5 ?8 M$ F
8 T% n0 \7 [! L3 \8 C3 U/ m3 z
5 a7 M$ k: n" R- R; X6 Y* H4 ^9 }
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邬伟民以为,王直是个在历史上尚无明确定论的人物,在他是个汉奸还是倭寇的问题上,邬伟民与郭泉有不同意见。读完这篇文章,两人意见统一:既然王直是与倭寇勾结,加害百姓,罪不可恕,也就无缅怀价值,更不需要由日本人来修他的墓。
( @4 D0 W& [1 i) E1 x* ~; U* Q/ y, a5 N a3 O
5 D, }% V8 F" x# u: L2 @; r 郭泉将墓碑上所有刻有王直名字的部分用斧子砸毁,同时亦将刻有12个日本“寄付者”人名的“芳名塔”砸毁。邬伟民用相机记录了整个过程。' w7 N! |+ m7 J( u, M4 y; p
, g- S- C2 C9 f5 q8 a, |% W& N
" s3 }. I' M& G$ f9 J$ i' G v" g
邬伟民称自己暂时还没有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也做好了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准备:“如果有责任的问题,我愿意承担。”4 Y$ ~2 J; h1 D$ ~; O" P3 S
+ j1 r$ g" M8 z- e7 D
w7 G4 F# g& g9 j" G
●邬伟民& q: _" a6 V" D
8 o4 N/ W% U% B9 |* {/ N5 {. L2 N; {5 X7 C
1963年生,浙江丽水学院计算机教师。爱好旅游、研究古诗词。3 v! t* E, Z0 Q6 b4 J. D( `
% G5 M* [+ E0 g0 S0 z. o8 W1 V/ A
) m" P1 x+ J! q9 v1 ]+ ` -政府反应
' M- ^; c- `8 T7 w6 C+ O) `4 S+ y3 v/ O* @
) e% k; f" T5 \% y! T7 _7 z# o
歙县警方开始调查拒绝评价
, s i% _) m! a: N, x
: @7 e( x2 T0 n' `. W( d+ M: o2 A. R( Z0 K) ?+ X; w
昨天下午,虽然黄山市歙县外事办公室主任吴克勤在接到记者电话时称自己尚不知道此事,但事发地雄村乡派出所的值班人员还是告诉记者,派出所在昨天上午就已知道此事,且已多次前往王直墓地查看。( j: {6 U. l+ Y6 D
+ P" b5 h& ^6 _+ l: X; [- X
i. U, N, t+ T+ ~3 z5 T: h1 b5 e 记者再次致电歙县外事办公室时,吴克勤已经不在,据留守的工作人员称,他已前往现场了解情况,但还没有信息反馈回来。这位工作人员不愿对此事置评,也拒绝提供外事办负责人员的手机:“这事目前我们不会发表任何说明或者看法。”他建议记者过几天再去电询问。
5 ^* s! k8 \/ m/ ^
1 | V7 @0 u w) H- c! S8 E
$ p7 b, {5 h# ?: ?- r 同样,雄村乡派出所方所长也不愿对此事发表看法,虽然有民警称他曾去现场察看,但他在电话中否定了这个说法:“是其他同志去的现场,我不太清楚这件事。”对于王直墓的毁坏程度,他也拒绝透露。
3 m2 D( C% c- f7 [9 N; P+ @( {. {9 A3 W' N2 U; r' c7 W6 A) q8 t
1 W. G" c. q y
雄村乡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则称,他们还没有接到此事的任何报告。* o* g, ?+ s2 C, N' ]8 K
" i% m v' K: ]- |7 G+ t/ i( ~% ^
但当地政府显然对此事非常重视,雄村乡派出所方所长告诉记者,县有关部门已经着手调查此事,但主调查方并不是由警方进行,“我们只是配合有关部门调查”。
: N* b: z' z; O U
3 u! S& i* z0 P1 ?+ ^
( x z, O# B# e# s$ {5 K -律师说法 行动过于轻率不合法( l8 M6 M) }9 |
x- g% `& G3 ]! e0 i7 Q$ Z
! q9 Q, o3 S4 q “行动上不理智,程序上不合法。”南京苏豪律师事务所的王志杰律师对此表示,“郭泉老师的行动太过轻率。”王律师说,如果有人认为墓碑的树立不合适有损国格,应该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不应该意气用事。
3 c& n$ t2 G, a) k) z1 M
r/ h( ^% M7 X2 j4 B$ M. S# F# [6 m8 F" @: b
王律师介绍,依相关法规,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和故意损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责任者可能会被“处警告或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 r w+ U3 J. ]
7 U& y5 u; j+ [9 d) h2 X
n" _4 \4 ?5 J: \ -专家评价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
; M$ L/ ~ u3 u# J2 U/ R) e) U4 k0 {9 U' T. Q# Q
7 d; G2 H% K3 V) I' c5 ^
王直不能缅怀: D6 o% T- K& [0 M6 O6 d3 x
8 L ~ o( D6 ~ f, n
0 t7 W5 Q3 U0 n; e+ A$ b" [7 O. K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在获悉记者采访意图之后,张显清称,日本人为王直修建墓碑以及后来某些媒体上出现的争论,他知道一点,但不是很了解背景,不妄做评价,而南京大学和浙江丽水学院两位老师砸墓的事情他也不是很了解,也不便于评价,“我主要从我的立场对倭寇和王直说一下”。( r; `- T. v! x3 g, k, M
% P( _9 B$ S @( x" ]2 _
3 F v2 \ ~" |# s) W9 O
张显清告诉记者,他原来在黄山书社出版了一本《严嵩传》,里面有一段专门谈到倭寇和王直的问题。张显清称,倭寇的定性问题,在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作为学术观点可以讨论,“最新出来的一种观点是肯定倭寇的,认为倭寇带来了当时东南沿海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带来东南沿海的通商,从历史进步的观点上进行肯定。而另外一种观点就是否定的,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一直起着主导地位,无论是建国后的研究,还是建国前的研究,学术界对倭寇主要是持否定态度的,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
( Y! Q" B5 D9 } W/ W1 J& ?4 ?5 Z" a a! I3 |' F0 H1 q3 K% m% E
) F) B/ x& m5 R" y1 S C. v
随后,张显清又重点强调了他本人对倭寇以及王直的学术态度。“我个人认为倭寇是一股反动力量,是具有侵略性的,王直这个人后来也倭化了,不应该肯定的!”张显清称,“倭寇当时在我国东南沿海进行烧杀抢掠,这本身是反动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倭寇主体和起源是日本海盗,是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海盗,在日本政府支持下的日本海盗对中国特别是东南沿海进行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倭寇性质决定了当时侵略中国东南沿海是侵略性的。而王直这个人,他原来是私商,后来他的性质变了,蜕变为通倭的海盗,并且成立了武装集团,和倭寇勾结在一起侵略东南沿海,同样对东南沿海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王直由私商转变成倭寇的首领,已经证明他倭化。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王直是不能肯定的,不能缅怀的!”
% ? t4 I9 o9 s" N9 g' N/ \ v) v6 e- L9 g' F5 h* a
# i# W. }5 p) G6 G- V& v2 W; [- l 复旦历史系教授张海英 王直算“武装走私”% D0 r2 o1 f3 _- A1 @
! F- G; D h, [, I! V) t$ \$ `, P2 K+ g+ e( a: O/ M
昨天,有关史学专家称,在王直的研究上,复旦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樊树志有很新观点,“樊教授在他的新著《晚明史》里,专门有一章介绍倭寇和王直”。但是记者昨天多次拨打樊教授的电话,均无人接听,最后记者采访了和樊教授同在复旦历史系的张海英副教授。* @& h$ N2 H! Z
7 c; Y) D) o2 @6 N0 R* W1 c0 Q: }2 E" N8 [# N
张海英告诉记者,复旦大学的樊教授对倭寇和王直的问题研究比较深。她对王直的评价和樊教授的观点是一样的,“明史的正史里对王直的定性是把他归为日本倭寇一类,而我们的观点认为,王直在当时是一个武装走私的角色!”她如是解释:“因为当时采取禁海政策,那么沿海客观上需要对外贸易,你这样政府一禁止对外贸易,那些需要对外贸易的商人例如王直就只有铤而走险了!”6 g0 \1 Z$ H. B, Y5 \# | w2 I
+ ?& D3 x% p; V
5 o9 R( A t% U0 h" \
张海英随后也向记者阐述了樊树志教授新作《晚明史》里对王直的评价,“樊教授认为王直是当时的武装走私分子,他认为站在政府政策的角度来说,是反思当时政府政策的方面来研究的,嘉靖年间倭寇最厉害的时候,也是明朝政府禁海最厉害的时候,隆庆年间明政府实行开海以后,基本上东南沿海就没有什么倭寇了,接下来万历年间东南沿海倭寇就微乎其微了,我们一般认为倭寇不再骚扰东南沿海与戚继光抗倭有关,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实行了开海之后,不需要再走私了!” (现代金报)9 [! s$ }# p2 e) ~
! D( k: i0 Y8 k
- ?# h& a5 f" l- a
- o1 f0 G- S$ I: Z* j+ o [s: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