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鸿海利益捆绑难受认可 内地产业链领袖奇缺
从苹果的整体布局来讲,虽然它在全球产业链比较大,但它更多的战略是在产品的设计、应用商店软体等层面上布局,这是一个远离制造产业链、低端产业链的一个布局。如果它去入股,就需要背负制造低端产业链低利润的包袱,这有悖苹果本身产业布局上的宗旨,对整体业务也没有太大的关联。【IT商业新闻网讯】 (记者 于麟) 4月5日消息,就在昨天,中国商务部的门户网站转载了一篇标题为《鸿海改善工作环境将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外媒文章,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多多少少代表了一直以来中国GOV对鸿海的评价和态度。
IT商业新闻网了解到,鸿海近期频繁出现媒体报道中,包括旗下富士康“血汗工厂”美媒报道平反,以及将发行价值逾千亿台币的海外存托凭证(GDR)以及无担保的可换股债券进行集资。而有关苹果将认购这部分存托凭证的传闻也将事件的可能影响进一步扩大。有外资圈内分析认为,如果苹果入股鸿海成为第二大股东,将直接介入工厂生产流程的管理,而这也有利于改善鸿海当前糟糕的用工环境,从而避免对苹果自身形象带来的可能打击。
不过,在国内业界的评论中,仍很难理解并接受苹果进一步与鸿海进行捆绑的做法。
“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iSuppli公司消费电子和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IT商业新闻网表示。
顾文军认为,双方进一步的合作是可能的,但整体来讲,现在鸿海要募资、圈钱,有些股份给苹果是有可能的,但是也不会说成为鸿海大股东的,这是两方面的。
投中集团总编辑吴文雄也明确表示这种做法的“可能性比较低”。
鸿海掌舵人郭台铭
“从苹果的整体布局来讲,虽然它在全球产业链比较大,但它更多的战略是在产品的设计、应用商店软体等层面上布局,这是一个远离制造产业链、低端产业链的一个布局。如果它去入股,就需要背负制造低端产业链低利润的包袱,这有悖苹果本身产业布局上的宗旨,对整体业务也没有太大的关联。”吴文雄对记者说。
在此前,对鸿海旗下富士康用工环境的调查,多由外媒或国外劳工组织执行。而在近日有评论指出,中国GOV应增加介入力度。
一篇此前多受媒体转载的评论文章《调查“血汗工厂”更该地方GOV出手》指出,调查富士康等企业的用工问题,地方GOV部门应承担第一责任,而不应仅靠国际劳工组织,更不能指望苹果等跨国公司的道德自觉。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固然能给地方经济带来繁荣,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绝不可牺牲劳工权益保护,富士康之前多起工人自杀悲剧,以及成都工厂爆炸事故就是前车之鉴。遗憾的是,这些年来,很多地方GOV都没有摆平这些问题,或许有些地方还为此而纠结。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在具体实施上仍存难度。“我觉得GOV不会介入,有一段招商引资的时候GOV都是响应热烈的,说实在的,在很多方面鸿海富士康做的还是不错的,比它做的更差的还有很多企业。总出事是因为它太大了。”顾文军认为。
此外,IT商业新闻网获悉,目前在IT领域,中国内地仍缺乏对整个产业链具有“领袖”作用的企业,很多情况是有产业却没好产品,甚至很多产业还是由台商这边来控制的。
“比如说像联想, 有三点做的不太好, 第一是更多的靠亚太的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市场有很多GOV招标的。第二、联想并没拥有多少国产的经验,对国产的整个产业链的带动是没有价值的,没有起到带动国产产业链的作用。第三,联想搞投资,毛利率这样低,如果没有GOV招标的项目,或者GOV的支持,它是很难盈利的。”顾文军对IT商业新闻网说。
页:
[1]